2019年10月19日,韩国媒体刊发了一篇名为《朝鲜战争“最惨败”将军安息在国家纪念公园》的文章,详细讲述了刘载兴中将在朝鲜战争中的“悲惨历史”以及战后经历。文章特别提到刘载兴将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,最后他被安葬在韩国国家纪念公园,成为一位“悲惨将军”的象征。
一、刘载兴指挥失误,部队屡遭改编
1950年6月25日,朝鲜人民军发动了对韩国的进攻。经过长时间的边界冲突后,朝鲜军队决定跨越“三八线”,直奔首都汉城,迅速占领了这座城市。朝鲜战争爆发时,刘载兴担任韩国陆军第7师师长,负责防守议政府一带。
刘载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,父亲是韩国军人,母亲则是日本人。他并不懂朝鲜语,这让他在指挥时面临不少挑战。1941年,刘载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,1943年进入日本军队服役,在日本撤离朝鲜时,他已是大尉军衔。随着日本军队撤出朝鲜,他进入韩国军事英语学校,1946年毕业后,成为韩国陆军的一员,并升任军需局长,军衔为上尉。
展开剩余79%在韩国媒体的报道中,刘载兴被形容为一位具有“光荣历史”的将领。报道称,他曾为国家奉献出青春,在战争期间屡次获得荣誉,包括5次银星奖章和2次杰出服务奖章。然而,战争中的刘载兴被评价为“最惨败的将军”。尤其是在战争初期,他领导的防线屡次被突破,部队战斗力迅速消耗殆尽。
朝鲜战争爆发后,韩国政府命令韩军第2师和第7师在弥阿里设置防线,进行防守。刘载兴迅速采取行动,但韩军防线却在6月28日被北朝鲜军突破。防线失守后,刘载兴带领部队撤退,并在7月12日被任命为第2军军长,负责指挥韩国第6师和第8师阻击北朝鲜的追击。但他的阻击战依旧失败,导致韩军在几次改编中屡次被打散。
到了1950年8月,刘载兴再次投入战斗,带领第1师和第6师加入了大邱防御战,抗击朝鲜人民军的多次进攻。9月,他带领部队在永川之战中成功击退了朝鲜第15师,自己也因此晋升为少将。然而,这一切并未能改变战争的总体形势。如果没有联合国军的介入,刘载兴和他的部队很可能会继续遭遇失败。
二、县里战役:刘载兴的第3军遭围困
夺回汉城后的联合国军并未停下进攻的脚步。麦克阿瑟将军决定越过“三八线”,力图彻底击败朝鲜人民军,甚至占领整个朝鲜半岛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联合国军制定了详细的进攻计划,部署了超过40万兵力以及大量的空中和海上力量。
在这一战略背景下,刘载兴率领第3军北上进攻平壤,并得到了联合国军的支援。然而,局势很快发生变化。中国意识到朝鲜半岛局势对其安全的威胁,决定派遣志愿军支援朝鲜人民军。1950年10月19日,志愿军进入朝鲜,并在10月25日发起了首次反击。
刘载兴的第3军遭遇了志愿军的猛烈进攻。在接下来的战斗中,刘载兴率领的部队被志愿军四面包围,最终陷入绝境。志愿军凭借精妙的战术,成功打破了韩军的防线,并迅速逼近刘载兴的第3军。刘载兴带领的部队被迫撤退,而志愿军在攻占多个战略地点后,切断了韩军的退路。
随着战斗的进展,刘载兴的指挥部遭遇重创。据参战士兵回忆,刘载兴与其他指挥官在战斗中率先逃脱,导致部队士气大幅下滑。在战后,幸存的士兵回忆起,当时刘载兴甚至未能参加作战会议,而是选择乘机逃离战场,给部队留下了无尽的混乱。
三、刘载兴的逃跑与战斗损失
1951年5月15日,志愿军发动了对“联合国军”和韩国军的第二轮进攻。刘载兴的第3军在县里战役中遭受了严重损失。报道称,第3军的兵力几乎损失殆尽,在作战后仅剩不到40%的兵力。更为严重的是,刘载兴在战斗期间以“参加作战会议”为名,乘坐轻型飞机迅速逃离战区。
当指挥官先行撤离时,士兵们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。许多部队在失去指挥后变得无法组织有效反抗,甚至出现了丢弃武器、逃离战场的情况。志愿军的进攻如同潮水般席卷而来,逐步击溃了韩军的防线。最终,刘载兴的第3军损失惨重,近17000名士兵阵亡,几乎整个军团被消灭。
战斗结束后,刘载兴与美军上将范弗利特的一段对话尤为著名。范弗利特问他:“刘将军,您的军队现在在哪里?”刘载兴回答:“我不知道。”随后,范弗利特宣布解散刘载兴的第3军,并建议他“找另一份工作”。这一事件标志着刘载兴在战场上的彻底失败。
四、战后经历与最终安葬
朝鲜战争结束后,刘载兴依然在韩国军队中担任多个重要职务,然而他的军事生涯并未因战争胜利而有所提升。1952年,刘载兴被任命为韩国陆军参谋次长,并参与了朝鲜停战谈判。尽管他在战后被重用,但他并没有取得显著的军事成就。
1953年,刘载兴被派往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进修,后来还曾担任韩国教育总长和国防部长等职务。尽管他的人生在后期充满了各种外交和政治职位,但他的军事失误始终无法抹去。在长时间的政治和军事生涯后,刘载兴于2011年11月26日去世,并被安葬在韩国大田的国立显忠院,将军墓域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新宝策略-线下配资公司-炒股咋加杠杆-国内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